響應泳衣告別影藝行動,今天下班後,一起到那裏看了場電影。
以前到影藝看電影,也覺得遠,卻沒有今天這麼遠。無他,現在上映那些所謂冷門影片的戲院多了,影碟滿街都是,得來容易,要回到過去,自然艱難。這是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定律吧!
以前住大埔,出城看戲是大事。第一次脫離父母監管看戲,是小六時和同學仔到碧麗宮看《小鹿斑比》,居然坐超等,搞不清錢是從哪兒弄來的。後來再到過碧麗宮一次,是中一、二時跟音樂科老師去看《莫札特傳》,免費。新界細路,能兩度到當年我認為極度豪華的碧麗宮看電影,已經是非常美好的回憶。打從沙田UA開張後,已經絕少出城看戲,直至搭上了影藝。
認識影藝,已經是大學時代了,很遲!第一部在影藝看的電影是《搶錢家族》,完全是因為訝異於它能上映一年(如沒有記錯的話)。看後,雖然沒有甚麼驚喜,卻開始了長途跋涉看電影的時代。工作後,辦公室在金鐘,常常一放工便跑去買票看公餘場,《情書》呀、《事先張揚的求愛事件》呀、《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煙》呀、《變臉》呀等,都是在這段日子光顧的。轉工後,沒有時間,也再沒有閒情攀山涉水的看場電影了。隨著百老匯電影中心的出現,影藝也漸漸消失在我的生活中。
今天坐著我以前看《情書》時坐過的位置(不知怎的,對看這齣戲時的情景很有記憶),以往的觀影片段湧到眼前,很讓人懷念的日子啊!那時候,怎會想到再見影藝時,竟真的要再見影藝了呢?說不上有甚麼不捨,因為在她低迷的日子,我也像大多數人一樣離她而去。她的殞落,反而讓我和她不太長久的關係昇華起來,美麗起來。戲子無情,觀眾尤甚!
Tuesday, November 28, 2006
Monday, November 27, 2006
整餅
Sunday, November 26, 2006
畢業
Wednesday, November 22, 2006
Monday, November 20, 2006
識加hyperlink啦,好o野!
Tuesday, November 14, 2006
囝囝與囡囡
「囝囝」和「囡囡」,是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,報紙雜誌電視台字幕中常常出現的詞彙。每次看見這兩個字詞,總是心有戚戚,就像我看見所有新字新詞一樣,非得找本字典查查看不可。查過字典,更是心浮氣躁,想立即找個人打,舒一舒氣!
剛剛陰霾再現,因為報上寫袁詠儀誕下一個囝囝,心,又再被頂了幾下。
「囝」是閩南方言,解兒子或兒女,在吳語中「囝」也作「囡」,指小孩兒或幼小的動物,普音〔jian〕(去聲)或〔nan〕(平聲),粵音〔男〕或〔仔〕。「囝」,不單用來稱呼小男孩,還可以稱呼小女孩。「囡」,吳語,泛指小孩子,「囡囡」或「囡仔」則是父母對小孩兒的暱稱。在江、浙、上海等地,「小囡」、「囡兒」是對女兒的稱呼 。
既然人家的「囝」和「囡」指涉的可以是男,也可以是女,何苦廣東人硬要死分「囝」為男而「囡」為女,更硬要將普音〔nan〕(平聲)、粵音〔男〕的「囡」讀成〔女〕呢?「囡囡」,本應讀作〔男男〕,現在卻被強姦成〔女女〕了!
其實寫「仔仔」和「女女」有甚麼問題?香港既是廣東人的地方,為甚麼突然要用、要寫其他方言,然後將廣東詞義和讀音強加上去?每次看見這些突如其來並快要積非成是的詞彙,就會心火上升!好想打人呀~~
剛剛陰霾再現,因為報上寫袁詠儀誕下一個囝囝,心,又再被頂了幾下。
「囝」是閩南方言,解兒子或兒女,在吳語中「囝」也作「囡」,指小孩兒或幼小的動物,普音〔jian〕(去聲)或〔nan〕(平聲),粵音〔男〕或〔仔〕。「囝」,不單用來稱呼小男孩,還可以稱呼小女孩。「囡」,吳語,泛指小孩子,「囡囡」或「囡仔」則是父母對小孩兒的暱稱。在江、浙、上海等地,「小囡」、「囡兒」是對女兒的稱呼 。
既然人家的「囝」和「囡」指涉的可以是男,也可以是女,何苦廣東人硬要死分「囝」為男而「囡」為女,更硬要將普音〔nan〕(平聲)、粵音〔男〕的「囡」讀成〔女〕呢?「囡囡」,本應讀作〔男男〕,現在卻被強姦成〔女女〕了!
其實寫「仔仔」和「女女」有甚麼問題?香港既是廣東人的地方,為甚麼突然要用、要寫其他方言,然後將廣東詞義和讀音強加上去?每次看見這些突如其來並快要積非成是的詞彙,就會心火上升!好想打人呀~~
Friday, November 03, 2006
惡~臭~
整個下午,公司接待處都被一位電工師傅薰著,每個角落都瀰漫著他那「毒特」的體味!
那是斟水和上洗手間必經之路,我閉氣急行而過(reception的C還能笑臉迎人,內勁深厚,令人折服!),迎面而來的洋同事見狀,不禁詭異一笑”The smell!”
哎呀~國恥呀~
同胞,檢點些吧!
那是斟水和上洗手間必經之路,我閉氣急行而過(reception的C還能笑臉迎人,內勁深厚,令人折服!),迎面而來的洋同事見狀,不禁詭異一笑”The smell!”
哎呀~國恥呀~
同胞,檢點些吧!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